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临港新片区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展现出显著优势。2025年,临港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推出覆盖居转户、人才引进、应届生直落等多元化路径,为不同背景的申请者提供灵活选择。本文结合上海人才引进2025年政策,系统梳理临港人才落户的主要方式及关键要点。
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上海落户条件?点击【上海落户条件自测】一键自查
临港新片区依托“五个自由一便利”制度框架(即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2024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中位列全球第四。在人才政策上,临港通过缩短落户年限、放宽社保要求、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等举措,打造“政策洼地”:
🔴制度创新:全国首创“职住分离”购房政策,允许人才在临港工作但跨区居住时享受“N+1”购房资格;
🔴效率提升:推行“免申即享”服务,实现人才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精准直达;
🔴产业协同: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提供定向人才支持
1. 居转户通道:年限缩短至3-5年
临港居转户政策因“社保要求低、时间成本少”成为最受关注的路径,核心政策包括:
✅7年转5年:在临港用人单位工作满3年,且承诺落户后继续工作2年以上的普通人才
✅7年转3年:符合重点产业布局(如集成电路、新能源等)的核心人才,需在新片区工作满2年,并由用人单位推荐
✅社保基数优惠:免除中级职称要求,只需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达到本市平均工资1倍(其他区域需2倍)
✅关键限制:用人单位需通过临港管委会、人才服务中心、税务局的“三地合一”审核(注册地、税管地、实际经营地均在临港),且办公场地需为国有物业或自有产权,虚拟地址无效
2. 人才引进直落:紧缺急需人才快速通道
针对高层次人才,临港提供直接落户政策,无需累计年限:
✅紧缺急需人才:由临港管委会认定的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技能人才、管理骨干或创新团队成员,本科需2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及以上不限
✅留学归国人员:经管委会审批,可直接落户,重点支持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
✅特殊贡献人才:为临港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核心成员,由管委会推荐至市人社局审议
案例: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引进的海外技术专家,通过“项目服务包”快速完成资质审核与落户手续
3. 应届毕业生直落:覆盖全球顶尖高校
临港对应届生实施差异化落户政策,降低学历门槛:
✅直接落户:全国应届博士生、上海高校应届硕士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本科生(在临港就业)
✅打分落户:非顶尖高校应届生需满足72分标准,加分项包括重点企业就业、临港紧缺专业等。
优势:应届生落户后,可享受临港专项人才公寓及子女优先入学政策(如2025年新建的9所中小幼学校)
👇点击下方图片👇
1. 单位资质审核:企业需通过“三地合一”联合会审,获得一网通办系统权限
2. 个人材料提交:
居转户:居住证、社保记录、劳动合同、承诺书
人才引进:学历认证、工作经历证明、紧缺人才推荐函
3. 审批与落户:区人社局初审→市人社局终审→公安部门办理准迁证
4. 时效提示:临港试点“零时差响应”机制,平均审批周期较其他区域缩短30%
❌1. 企业资质风险:
80%的临港注册公司因不符合产业导向或场地要求被驳回,建议优先选择国有园区入驻
❌2. 社保断缴风险:
居转户期间换工作需确保社保连续,建议入职前核查企业资质
❌3. 承诺期违约:
落户后未履行“继续工作2年”承诺,可能被取消户籍资格
2025年,临港将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范围,推动人才政策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1. 教育医疗: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将建成妇儿医疗中心,滴水湖学校等9所新校开学
2. 职住平衡:新增人才公寓1.2万套,试点“共享产权”住房模式
3. 数字化服务:通过AI匹配政策,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临港新片区的人才政策,不仅体现了上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眼光,更通过制度创新为人才提供了“落地即生根”的保障。无论是居转户的普惠性、人才引进的精准性,还是国际化的开放度,临港均展现出独特优势。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点击左侧扫一扫添加顾问免费咨询掌握最新资讯,独家资料,或点击下方在线咨询,专业人员随时在线答疑!一对一规划解答落户上海、提升学历、申请职称、积分上学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对一规划顾问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